首届福品博览会将于明日开幕 各项布展工作有序进行
透过比较和学习,在和平的交流和竞争中,文明新生才有机会透过化合而孕育。
[110]《孟子注疏·尽心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70页。(1)养生就是养体,但不仅是肉体的养身,而是养护作为身心统一体的生命体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《世界卫生统计2021》(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1),中国人2019年的预期寿命77.4岁,健康预期寿命68.5岁。唯有事天的态度,才能获得生存的意义、存在的价值、养生的动力,而避免空心病。另一类则是主观上不可为。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,则智亦大矣。[104] 这是符合孟子本意的,即寡欲并不是灭欲禁欲无欲,倒恰恰是以理求欲。
因此,朱熹释集义为事皆合义,自反常直[187],也是以直说义。思以一豪挫于人,若挞之于市朝。这样才能忘我,但并不是忘掉本真的我,而是忘掉那个自怨自艾、怨天尤人的我。
此孟子所以有水为之喻焉。故理义之悦我心,犹刍豢之悦我口。又如三年之丧的礼制,孟子指出:亲丧,固所自尽也。目之于色也,有同美焉。
例如,有人说:周公使管叔监殷,管叔以殷畔。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[12]。
[148]《孟子注疏·尽心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64页。或者虽然正当,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社会形态的转换,未必仍然是适宜的。[28] 能尽其道而修身以俟死,即能享有正命。所以,孟子主张积极的以修身为养生,以此顺上天之命,尽个人之能[29]。
[74] 朱熹集注:曾子则能承顺父母之志,而不忍伤之也。棺椁敦厚,比亲体之变化,且无令土亲肤,于人子之心,独不快然无所恨也?[138] 这就是说,丧葬棺槨是为了尽情。[23] 张载:《正蒙·乾称篇》,见《张载集》,中华书局1978年版,第63页。[153]《孟子注疏·告子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49页。
[151] 梁惠王将人民的灾难归咎于天灾,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政治造成的人祸,这是没有做到既竭心思。而所尽之心,上文已讲过,涵盖情感、意志、思维。
学者指出:孟子‘善养吾浩然之气,既是道德修养的方法,又是养生的方法[167]。昔者曾子谓子襄曰:‘子好勇乎?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:自反而不缩,虽褐宽博,吾不惴焉。
[156] 然而孩提之童,无不知爱其亲者。试问:终日静坐,血脉不通,体弱气虚,何以养生?人类最基本的两大欲望,就是食欲与性欲,即食色,性也[108],前者赖以维持生命,后者赖以繁衍生命。[66]《孟子注疏·离娄下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26页。[63]《孟子注疏·梁惠王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670页。荀子也说:五官天官意物,必有所蔽,所以需要心有征知。赵岐注:行与天合,故曰‘所以事天也。
[111]《孟子注疏·告子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50页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。
尽情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能力。[107] 楼宇烈:《老子道德经注》第十九章,《王弼集校释》上册,中华书局1980年版,第45页。
[96]《孟子注疏·离娄下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31页。[68]《孟子注疏·告子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51页。
[20]《孟子注疏·离娄下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26页。上节讨论的肉体的养身,孟子称之为养口体。由此,养生获得了终极信仰的意义。夜气不足以存,则其违禽兽不远矣。
唯有事天的态度,才能获得生存的意义、存在的价值、养生的动力,而避免空心病。所以,孟子指出: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。
孟子所谓心,有时指欲望、意欲、意志。养生需要反思其性,因为:知性、知天,才能养性、事天,践行养生的宗旨。
[110] 关于食欲,如孟子说口之于味,有同嗜也[111]。以其郊于大国也,斧斤伐之,可以为美乎?是其日夜之所息,雨露之所润,非无萌蘖之生焉,牛羊又从而牧之,是以若彼濯濯也。
其实,孟子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讲的:小体的感知可能造成认知的片面,带来危害。[189] 黄玉顺:《养气:良知与正义感的培养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2014年第6期,第14–20页。[131] 这就是说,只要有恻隐之心、不忍之心,而没有害人之心,那么,欲望就是可欲的,不必寡欲。[116]《孟子注疏·滕文公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705页。
惟君子能由是路,出入是门也。[34]《孟子注疏·公孙丑上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685页。
[45] 黄玉顺:《以身为本与大同主义——家国天下话语反思与天下主义观念批判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2016年第1期,第30–35页。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[153]。
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[154]。[93] 黄玉顺:《无忧的智慧——孔子论忧》,《文化大观》2015年第1期,第29页。